海萍在谈论房子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设计好了,独独不谈钱。主要是,这一点没法谈。一涉及到这方面,所有的梦想,就只能称之为梦想了。
“钱不是万能的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”此话一出,成为当代华夏国人对钱的共同认识。
海萍不能免俗,海萍非常认可“钱”的地位。
眼下,钱是量化华夏国人幸福生活的唯一指标。
所有一切不能比较的概念,在钱的份儿上,形式上都有了可比性。
拍卖行里的艺术精品,各种美食,历史文物等等,无疑都和钱形成高度的正相关。甚至今天的人,社会地位越高工资越高。
目前还没有比钱更好的量化形式来描述自己的幸福生活。
海萍找不到更好的,有效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幸福生活其实和钱无关。海萍要追求幸福生活,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钱。有了钱就可以请到最好的医生,解除病痛;有了钱就可以上最好的学校,接受教育;有了钱就可以娶漂亮的老婆,生儿育女……
有了钱海萍就可以脱离这石库门的蜗居,就可以住上能够让海萍满意的大房子。
天啊!作为一个华夏国人,海萍怎么能没有钱?
其实,3年前,就在3年前,就在海萍的肚子刚刚有点鼓起来的时候,他们家差点就有一套房子了。
如果海萍当时更加实际点儿的话。
那时候,中海的房价正小荷初露尖角地开始上扬。
在沉寂了10年之后,中海的房子跟刚刚苏醒的冬草一样,飘出一点春意。
海萍那时候刚怀孕5个月。
原本,那是买房子的最好时机。
趁走得动,海萍每天下了班就拉着苏淳去看中海各区的二手房。
那时候的房地产市场,我们可以称为“英雄死了”,至少假寐着,几乎不见什么新楼开盘。那时候是海萍对中海交通最熟悉的时候。
她除了怀孕的喜悦,就沉浸在一张市内交通图上。
每天依地图标出房子的位置,然后查看有几路车到达上班的地方,估算路上要多少时间;那个时候,任何一个路人随便问海萍一条巴士的路线,她都可以准确地告诉你去向。
按这种势头,原本在海萍生产前,就可以定下房子了。
只可惜,功亏一篑,人哪,心存贪念。
当时,小夫妻俩手头存款4万,加两家凑的钱,够付一套中小户型的二手房首期。也就是在蓝村路或者张扬路附近吧!天哪!蓝村路啊!张扬路啊!
这个地段放在现在,随便什么房子,都得上百万以上啊!r痛!
房产经纪人打电话来约看房子。
到地方一瞧,小小的两室一厅,属于90年代初的设计,所有的房门都对着客厅开,厨房,厕所,两个卧室。
所以那个厅纯粹是过道,基本上放不了什么家具。
当时的房主就任那一片空着。
海萍不是很满意。
两间卧室,一间朝北,一间朝东。
就这种户型,来看房的人居然占满了小厅,总共得五对夫妻吧!有老有小。
再加上挤门口的几拨房产经纪人,整座屋子给人的感觉极其压抑。
海萍面上不露声色,心里暗暗“切”了一声,想:“造势啊!吓人啊!以为来的人多就卖得掉啊!这种房子,送给我都不要!孩子难道住北间?电脑电视不还是没地方放吗?这种生活,与我心中所想的,差别太远了吧!”
房主就开始指着每家的女主人问:“你要不要?你要不要?”
第一个问海萍,海萍显然摇头,根本没问苏淳的意见。
问到第二家,那个女主人就已经表现出意向了,仔细问一下估价,好像是30万。
就这种十多年房龄的房子,房主好意思要30万!看那墙,都起皮了!看那地板,还是革的!看那厨房的水喉,还是l露的!这种房子也好意思说30万,一定是穷疯了。
海萍嘴角都止不住扬起一丝蔑笑。
海萍如果能预料到以后的势头,她就该哭了。
这世界上聪明人很多。海萍在审时度势上,应该算傻的。
第三对夫妻根本没有掰价的意思,就打算当场掏预付金了。
第四对夫妻和第五对夫妻开始往上加价,其中一个说,我加你两万,就这么定了,你不要再给人看了。
海萍拉着苏淳就出门了。
绝对不要和白痴一起看房;绝对不要和托儿一起看房,这会干扰你的正常思维,当时海萍是这样想的。
那是海萍看的第一套房子。
然后,在儿子出生前的那一段时间里,海萍又陆陆续续看过几套房子,房价已经有加速上扬的趋势,海萍发觉自己也走入以前那堆白痴和托儿的圈子,无论多烂的房子,走进去第一件事情就想给个价儿,先从气势上把对手压倒,买下再说。
但海萍总是失败。
曾有一次,在现场,海萍都快成佼佼者了,没人能出过她的在房东要价基础上多给4万的价钱。她狞笑着得意,终于胜券在握。
我海萍也是有资产的人了!
其实,那套房子还不如第一套房子。海萍边出价边怀念那个大大的北间,那傲人的层高。至少从使用面积上说,那套房子还是适合居住的。
若是当时横心买下,屋子上下隔隔,能整出四室两厅啊!
就在某个夜晚,海萍曾经掏出4000块订金,买下过一套面积60平方米的二手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