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还有哭得唏哩哗啦以后被拍下的会被嘲笑一辈子的糗照……如果今后还会有人
拿着这些照片来嘲笑我的话。然后,又开学。我,就这样,研一了。唯一能算得
上与众不同的一件事,我在毕业前又恋爱了。是不是很不走寻常路呢?很认真,
很努力地恋爱。然后,发现,很多我本以为自己懂的,其实根本不懂。这一年,
我曾为一些最简单的事或物,由衷地开心过。也曾为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或物,真
切地悲伤过。这一年,我得到很多,也失去很多。不过,这就是人生,就是成长
,不是吗?这一年,他远去英伦。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,不知道还会不会见
到他。尽管我们一直都保持联系,但人生不就是可能随时有一天,原本熟悉的那
个人突然永远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吗?」。
「2oo9年,这一年我23岁。由衷地感到寂寞。这一年,家里几乎所有
没结婚的女孩,无论什么年龄,都经历了由d到s的转变。既然选择了,就要微笑面对。我以为,自己是坚强的。累了,难过了,就借爸
爸的肩膀靠一靠。如果有另一个肩膀,更好。这一年,我欣慰于他的好。只是一
封邮件,他就从欧亚大陆的那一头飞回中宁。我甚至贪恋于这种好了。一个拥抱
,可以让我泪流满面」。
对这段文字里描述的事,齐鸿轩是不了解的,他只能猜测那个飞回来的人是
沉惜,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回来,更好奇宋斯嘉给他发的邮件里究竟写了什么。
这种只鳞片爪的碎片信息实在太折磨人了!「2o1o年,这一年我24岁。这一年,丹遭遇了感情上的重大变故。憔悴,让人心痛。我至今记得她的强颜
欢笑和无声的哭泣。那一年,去石鞍寺上香。我并不信佛,但那一次却格外虔诚。自己似乎并没什么可求的,我希望她能得到更好的转机。祈祷莫名灵验。每一
次,我替别人许的愿都能成真。我自己的结局在哪里呢?只在年初春节时见过他
一次,在一个宁静的下午,喝着宁静的咖啡。隐约记得有人说:上海与东京咖啡
馆的不同,是在上海的咖啡馆里,暗处总藏有厚厚的尘。在那个咖啡馆的窗台上
,我也见到了绒绒的尘。冬日的阳光,本是清冷的。却因为这一层细尘,也因为
面前的他,让我有了温暖的感觉。很长时间以来,我一直都试图告诉自己,坐在
桌子对面的他,只是在尘世里与我蓦然相逢的男子,他不属于我。可在午后浑和
着光尘的幻梦里,折射着让我不舍的绚烂光芒。我说,我想再喝一杯咖啡。不贪
恋杯中滋味,只为一起喝咖啡的人」。
文字到此戛然而止,没头没尾,尽管每段都标注了年份,但也不知道是不是
关于那一年的全部内容。
齐鸿轩相信最终成文后的绝对会有更丰富的内容,可就是
无计可施,看不到全貌。
仅就这些片段,看不出宋斯嘉和沉惜之间到底有没有超越朋友和兄妹的关系
,但她对这男人的感情,却已经清晰无比。
齐鸿轩相信任何一个读过这些文字的人,都绝对不会误会了她曾经对沉惜有
着怎样的真实情感……或许还不仅仅只是曾经。
而自己,根本没有出现在文中,一个字也没有。
当然,这和年份有关,这些文字仅写到2o1o年为止,而两人相亲是2o
11年的事。
但齐鸿轩并不会因此感到释然,心中火辣辣的,尽是难言之味。
他还在书桌上发现了一本名为的旧书。
夫妻俩专业不同,对各自的书兴趣都不大,但毕竟同用一个书房,整天进进
出出,对方拥有哪些书,大致心里还是有数的,而这本书信集对齐鸿轩来说,是
完全陌生的。
他随手翻了几页,看不出任何趣味,很多页面上有着密密麻麻的手写旁注,
有趣的是,笔迹似乎还不尽相同。
嗯?这个样子,莫非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?对书的内容都没兴趣,齐鸿轩
对这些旁注更是懒得多看一眼。
但很快,他在扉页上瞟到了一个最不想看到的名字:沉惜。
叶状条纹扉页上写有两个名字和两个日期,分别是:「沉惜,2oo7.」
和「宋斯嘉,2o16.2」。
在扉页上签名,齐鸿轩很理解,多半是为了标明书主,顺便注明购买本书的
时间,他自己也有过类似举动。
至于为什么同一本书上会有两个相隔十年的签名,这并不重要,只能说明这
两人间有特别亲密的交往。
有点知道这本书曾在妻子和沉惜两人间流转过,齐鸿轩对其中那些旁注顿时
就产生了兴趣。
果不其然,这些旁注都是出自妻子和沉惜两人之手,让齐鸿轩惊讶的是,其
中甚至还有对话,看上去这本书在两人手中有过不止一次流转,常常在沉惜的某
段旁注下,妻子会写上回应,紧接着沉惜又会给予回复。
当然,基本都是针对书中内容的讨论,并不涉及其他,没有任何打情骂俏的
意味。
齐鸿轩还发现极少几处出现了第三个人参与讨论。
听口气,看笔迹,似乎是岳父宋英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