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将一起应道:“听清楚了!”
戚继光等心怀忠义的将领自得李彦直这番训斥。先是一阵惭愧,惭愧自己看低了李彦直将他当成军阀之流了,跟着又是一阵感动,再跟着便是内心深处地欣喜,欣喜的却是自己能摊上这么个好上司。不过,仍有谨慎点地将领担心皇家争端迟早会波及海军都督府。
“不要理那么多,只要大伙儿好好统兵。好好打仗,上面不管生什么变故,什么风险,都有我给大伙儿顶着。”李彦直说这几句话时充满了自信,加上他的累胜之威,霸气自然而然就出来了。
诸将一听齐声应好,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直肠直肚的汉子,对那些文官搞的权谋都颇为反感,所以李彦直地这个决定便得到了他们地由衷赞同。
诸将归心之后,李彦直这才分派兵船战马。准备6续进驻上海,却又将戚继光单独叫了来说:“元敬,当初我们在北京征兵练兵。你曾说那里的兵源极不理想。只是当时我们既没权,又没钱,更没时间,所以只能将就。现在带地这支队伍,6战部队说精锐那是和那些卫所赘兵比,其实只算堪战。至于海战部队,纪律又还不够严明。现在我们钱粮和权力都有了,我便想在打击海盗的同时,把这支大军好好整顿整顿。”
戚继光问:“李都督想如何整顿。”
李彦直道:“我想双管齐下,分两路进行,一边是整顿旧军,一边再筹建一支适合东南气候、地形的新军。到上海之后,整顿旧军方面我会负责,你则去在东南帮都督府挑选一批良好的兵种子回来。训练一支新军。到时候我来做总督导。你做副总督导。”
戚继光用兵倾向于未战之前,先练精兵。并不推崇在战场上使奇谋秘计,所以他对选兵、练兵、选将、练将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,李彦直委以此任,如何不叫他大生知己之感?双拳重重一抱:“都督,属下领命!”
李彦直便给他配备了关防印信,属吏从幕,又拨了一批银两给他,说道:“军饷方面不用担心,我会想办法。武器方面我也会购买,我到上海之后还会筹建一个军械工坊,如果你需要创制新的武器,到时候可以交代军械工坊承办。”
两人又商量起精兵的好源地,戚继光对南方不熟,李彦直便指点他到浙西、闽北之类的山区、矿区去找。在戚继光领命南下的同时,李彦直又签押都督府帅令,征调包括俞大猷在内的东南参将一十八人到上海听命。
消息传出,北京方面自有人大为恼火,认为李彦直不分轻重缓急,却有清流大赞李彦直虽然拥军却不干涉皇家家事,大有大唐名将李靖、李之风——根据流行史书地记载,这两个人当初也是手握重兵却克制着未干涉玄武门之变的,严世蕃却以为李彦直已受了自己的收买。
这时因大明出了两个天子,已经听到消息地江淮一带人心惶惶,不知该听老皇帝的,还是该听小皇帝的,但李彦直表露出中立的态度之后,他传出的帅令反而畅通无阻。
李彦直即将离开海州之时,严世蕃请他放自己回南京,李彦直就答应了,风启认为不可留此后患,李彦直却笑道:“风启啊,你的脑袋也要转一转了,来海州地这几天让我确定了一件事情:以后我们不需要再靠这些阴谋诡计来保身了,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事了。现在就算有人揭我的老底,说我李家犯禁,说我李彦直去过日本我也不怕了。在这次见严世蕃之前,我还有些忌惮他,但这次见了他以后我便知道他已经过时了,我甚至已经可以料到他能想到的策略,左右不过抬出父子之序引士林逼迫小皇帝、对徐师用间间我、亲近南人三策,不过这些对我已经没用了。”
便真的放了这独眼龙,他自己却率领大军南下,也不入应天府,经扬州渡江直抵松江府,到上海立账设衙。
严世蕃回到南京,嘉靖这时已经笼络了徐鹏举,尽得应天府守备兵力,正时时刻刻防备李彦直所部南下,听说他不来南京却去了上海,自徐鹏举以下数万大军都松了一口气,嘉靖大喜之余,便公文表彰李彦直的忠心,李彦直对此却没什么回应。
嘉靖又认为李彦直所以未犯南京乃是严世蕃奇谋见效,对他父子愈加亲信。严世蕃因上书建谋,献“安天下”三策,道:“如今李哲既已畏服天威、不敢来犯,则东南暂时已无大危之局,微臣有三策献上,行此三策,则天下可转危为安。”
嘉靖问道:“哪三策?”
严世蕃道:“其一,陛下可下三道圣旨。第一道,嘉奖裕王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之功……”
他话还没说完,旁边严嵩、徐鹏举一听都为之一愕,嘉靖却道:“说下去。”
严世蕃便继续说道:“第二道圣旨,立裕王为太子。”
这句话一出,徐鹏举更是大愕,严嵩却已捻须微笑起来:“妙,妙!”嘉靖也似已悟出其中的妙处。
严世蕃继续道:“这第三道圣旨,则是通告天下——陛下南巡期间,暂由裕王监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