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立枢密院,武王自任枢密使,挟制天下兵马。
兴工商,改太祖定下的重农轻商政策,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,换取加重商业赋税以改善财政收入;改科举,办大学,增设理工学科;开海禁,加强对外交流;改军制,废除陈旧腐朽的卫所制度等等。
并一鼓作气,剿灭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乱民流寇,集合江南十大家族之力,以国家债券的形式,借贷钱粮以赈济饥民,稳定天下人心。
不出一年,大明江山便初步平定,有神武军的出手,关外的女真朝廷也连吃了几个败仗,让投降满人的祖大寿、洪承畴等人后悔不迭,本以为行将灭亡的大明朝,竟然起死回生,还牢牢地守住了关宁防线,重新恢复成明末两军对峙的形式。
武王凭借着巨大的威望和天下大乱的契机,诛杀了一大批和闯贼以及满清暗通款曲的大臣,以致文官集团力量大破,顽固保守的力量也被大大削弱,得以让新政顺利推行。
在江南治理的五年时间,他凭借江南开放的民风和不懈地舆论宣传,民权的思想早已获得江南上下的一致认同,他也成为了江南半壁士绅百姓的代表。同时又趁机把持了全国军权,将神武军扩充至十万之众,任枢密使之职,虽然平时不干预朝廷政事和参议院会议,但一旦有不轨之臣对新政意图颠覆时,他就会使出使出雷霆手段,为新政的推行保驾护航。他俨然成为了国家实际上的领袖,二十年过去,天下久知有武王,而不知有皇帝也。
就这样,大明的江山,在这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手中,沿着完全不同地轨迹走过了二十年的时光。天下人也渐渐地从最初的迷茫和抗拒,开始逐渐接受乃至享受起武王的新政带来的种种好处。
第一章 与仙子邂逅
“唉,真是女怕嫁错郎,男怕入错行啊。”露宿在野外的徐纶支起了帐篷,揉着走得发酸的脚,暗暗的抱怨起来。
他是一个面相俊美,颇有两分“正太”相貌的白衣公子。徐纶是江南十大家中徐家的一支,他的祖上在世宗年间出过一位阁老,由此,徐家也成了江南地面上的大地主,官宦世家。
后来武王治江南,徐家的家主徐致勋英明地决定配合武王的江南攻略,主动投靠,支援钱粮。
武王也投桃报李,在他的指点下,徐家逐渐退出了土地买卖,开始将资金转投织造行业,并成为江南丝绸锻锦海外贸易的第一家族,势力蒸蒸日上。
由于科举不再是进仕的唯一途径,再加上朝廷官员的权力大不如前,不再像以前一样,七品县官便能一手遮天。所以各个世家大族也不再专注于四书五经的科举投资,反正以他们的家族实力,也能通过票选进入参议院参加国家大事的决策。
而对于门下后进的教育,也采取了放任自选的态度,徐纶便是这种家族策略的第一批受益人。
年方十六的徐纶,在徐家家学中经过了五年的私塾教育,再经历三年的县学求学,习完了四书五经、君子六艺,并通过府试得到秀才的功名之后,便失去了对儒家经典的钻研兴趣。
在十三岁那年他便进入京城,到武王亲手创办的京师大学进修,成为了京师大学第十六届学生。
经过了二十年的积累,京师大学也聚拢了天下有才学之士。如同战国四君子,聚门客三千,各有其能一般,从传统的儒学,到研究先秦各家文化的杂学,从先进的机械学,到传统的机关数术,各种人才汇聚一堂,也形成了京师大学多达百门的学科内容。
武王所创的大学之伟大,就在于有教无类。无论是徐纶这样世家子弟,还是山野村夫平民之子,只要能够达到学院招收的要求,要么有一技之长,要么通过学院考试,要么纳捐入学,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。
徐纶出生的年代,朝廷已经废掉了传统儒学的超然地位,学那种枯燥乏味的朱程理学更是年轻人难以忍受的。所以徐纶勉强受够了基础“政治课”教育之后,一到学院,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看起来新鲜有趣的自然科学。
现在的他,已经是京师大学三年期的学生了,主修机械科。不过那个号称理工基础的“数学”,对于十三年都没有接触过西方数学教育的徐纶来说颇有些挠头,学了三年到现在还是一知半解。
“唉,当初是看到机械学院中的那个‘蒸汽机’那么有趣才想学习这个,没想到竟然这么难。那个什么‘微积分’简直像听天书一样,这样下去何年何月才能毕业啊……”徐纶仰躺在帐篷里,默默地想着心思。
早在五年前,在武王的创意以及大力资金扶持下,经过了京师大学机械学院的历任院长徐光启、宋应星和现任的院长戴梓的不懈努力,终于于大明崇祯三十二年制出了大明第一台蒸汽机。
武王大喜过望,奏请崇祯皇帝表彰给他们世袭侯爵爵位,以激励重大科学成果。(皇帝仍然保留授勋的权利)
当时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“蒸汽机”有什么重要之处,但当第一艘轮船、第一辆蒸汽火车脱离了人力、畜力运行之时,大家都为之惊叹。
现在大明已经全面进入了蒸汽时代,铁路也在不断地架设中。享受着这神奇方便的发明,大家都开始感谢武王的英明抉择了。新兴机械科学,也成为许多年轻学子热衷的学科了。
“唉,一时糊涂啊。”真正学起来才发现机械学又枯燥又复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