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英手中调羹一顿,沈时苓瞥他一眼:“可惜了,这家书不是写给你的。”
她看着看着又道:“代悦那丫头上月行了笄礼呢,成大姑娘了。说起来你刚离家时,小丫头每日都问我阿兄去了哪里,我又懒得同她说,她便哭哭啼啼的,这样没法劝的小孩子有时候真是略烦人啊。现在倒好了,乖乖巧巧的,性子温软,出落得很是漂亮,也不知要便宜哪家的臭小子。”
沈英心中有怅。
他离开家时,沈代悦不过三四岁的年纪。小小的人,跑不快,那时候总喜欢跟着他后头,走得很吃力,他有意识地放慢步子时,沈代悦便赶紧追上来,抱住他的腿,咯咯笑着:“抓住咯。”
又因他那时总皱着眉,沈代悦便总是伸出温温软软的小手去揉他的眉毛:“阿兄为什么不笑呢?阿兄不开心吗?”
那柔软的声音他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,可现下若再见到沈代悦,他却恐怕难以认出这个妹妹来。
沈英放下了筷子,一句话也未说。旁边的孟景春看看他,亦不知开口说什么好。
沈时苓看完书信后也未多讲,随手便交给了牛管事:“替我放起来罢。”
牛管事拿着那信出了门,却未急着走远。待沈英吃完饭出来,他将信递了过去。沈英欲接,然那手停在半空中却迟迟未伸过去,良久才无奈道了一句:“算了罢。”
牛管事这才将那信收起来,转身走了。
******
此后沈英依旧忙,极少归府。
到了五月廿三这一日,先皇灵柩出殡,棺木抬出宫门,引幡人走在最前面,一眼望去尽是孝服与各色纸扎,后面是浩浩荡荡的宗亲百官队伍,一路行至东山。
先皇入墓,丧期暂告一段落,也意味着朝中即将迎来崭新的开始。
出灵这日,文武百官都累得够呛,各自回府后便一早歇着了。沈英却是回了政事堂,将最后一些事处理完。
孟景春见他未回,便猜到他肯定在忙,想了想,从府里拎了一盒吃的便出门去往政事堂。
那政事堂小吏已是认得她,便直接让她进去了。
孟景春左手提着书匣,右手拎着食盒,绕过昏昧清寂的政事堂走廊,在一处门前停了下来,将手中东西放下来,敲了敲门。
屋内的人应她道:“进来。”带着官腔,一点温度也没有。
孟景春推门进去,沈英倦意满面的脸上竟浮了一丝惊喜。孟景春将门闩插好,拎着东西过去,放在凳子上,将餐碟一样样地拿出来。
她嘀咕道:“政事堂伙食太差了。”她还记得冬末春初时在政事堂吃的那一菜一饭,虽然当时觉得热乎乎的很是受用,但想想还是太朴素了。
沈英只轻应了一声。
孟景春坐在他旁边的椅子里,侧着身看他吃,问道:“明日就是登极大典了,相爷是在为了这个事情值宿熬夜么?”
沈英抬头看她一眼,给了个肯定的答复。
孟景春交握双手,迟疑了许久,道:“听闻襄王在楚地时便推行女学,不知……”
沈英闻言放下筷子:“你竟在想这个事情?”
“我也就……随便想一想。”
“楚地不过弹丸之地,且顽固老臣甚少,故而容易推行。但当真要举国推行女学,则阻力重重,并不是易事。”他顿了顿,“那个人初即位应当不会挑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。”
孟景春竟有些后悔提这一茬,低声道:“我知道……”
沈英深望她一眼:“但也并非全然不可能。”
孟景春眸中闪过一丝亮色。
沈英又问她:“你近来可忙?”
孟景春点点头。
“严学中竟比徐正达还会分派事情?”
孟景春又摇摇头:“严大人力求细致无误,故而做事得更认真些。”
沈英不语。
孟景春低头将地上那书匣拎上来,她尚有拟案折未写,本是要在府中熬夜写完,可她既然过来送饭,便想着与沈英多待一会儿也好。她翻开空折,自沈英笔架上取过一只笔,理了理思路,便蘸了墨提笔写起来。
沈英吃完,只留了两碟子点心在桌上,将其余空碗空碟都放回了食盒中。
他要看的是礼部所呈的大典安排是否有疏漏之处,包括遣官告天地宗社的礼辞,甚至连司礼太监宣读的诏书都得一一过目。若有任何不妥,即便是半夜都得立刻前去礼部再商议。
孟景春写着写着,手不知不觉就伸过去拿了一只点心往嘴里塞。沈英瞥了一眼她的折子,已是密密麻麻几十列写了过去,神情专注得似是压根没意识到自己在吃什么。
烛火微暗,他便拿过旁边小剪刀挑了挑灯芯,继续埋头做事。
夜已深,屋外已有忽高忽低的虫鸣声,屋中却只有手指翻动纸页的声音。孟景春有一段不知如何下笔,便咬了笔杆苦思,她忽看看沈英,沈英察觉到她投过来的目光,亦是偏头看看她。
两人莫名其妙地对视了会儿,孟景春便忽地又低下头去,提笔继续往下写。
沈英最后合上那份遣官告天地宗社之礼辞,心中竟有些难平。
一朝天子一朝臣,他这位“老”臣,明日便将与百官一道迎这位贤明的新主入太极殿,从此又是崭新开端。
他深叹一口气,孟景春停下笔来看他,说:“相爷忙完了?我还……”
话还未说完,沈英已是侧过身来大力拥抱了她。孟景春手中还握着笔,努力不让笔头碰上他衣服,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