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张妙手立即下令,命令士兵在官军攻城之时,都需听他指令,没有他的命令,谁都不准开火!
官军连攻两次之后,同时停止了进攻!
这时,在南门、北门、东门,同时出现了一个小成境修为以上的高手,用雄浑的真气对着城墙的流寇兵,喊着同样的一段话。??·
“守城的弟兄们,如今你们的粮草、军械都已经被烧光了,你们已经穷途末路了!继续对抗官军,只有死路一条!你们也知道,皇上仁慈,对于你们这些被逼为寇之人,向来是投降不杀的!不光不杀,官军还发你们米面钱粮,好生送你们回乡去!我再说一遍,对抗官军,死路一条!投降官军,平安回家!高迎祥要当皇帝,但是现在看来他是死定啦,你们又何苦陪他一起死?”
这几个小成境的高手说话时用了真气,声若洪钟,悠远绵长,城墙上的流寇兵都听得一清二楚。
这些流寇兵一个个虽然都不敢说话,更不敢应答,但在心里却是大大动摇了。
官军对流寇,投降不杀可是有传统的!要是真能那样,那倒是好啊!他高迎祥想当皇帝,咱们凭什么给他当炮灰?要说城内粮草、兵械充足那还罢了,但是现在粮也没了,箭矢弹丸也迟早打光,到时候咱还拿什么跟官军打?
大多数流寇兵都有这个念头,但是也有很多流寇兵也有担忧。
听说这次领兵的是那个“大明之妖”秦书淮,那妖人可歹毒着呢,上回咱们被俘的八千人,据说就全部被他杀了!这次官军虽说投降不杀,但谁能保证他们不是诓咱们?要是真那样,那老子还不如战死,总比跪着死要好!
不得不说,凡事都有两面性。??·当初杨鹤的“不杀俘”政策固然会助长匪势,但在劝降时确实好用。而秦书淮的凡流寇必诛的雷霆手段,固然能遏制匪势蔓延,但在劝降时却成了负面因素。
不过,秦书淮根本不在乎他们现在怎么想。这段劝降词就是他自己写的,目的只是要继续打击守城流寇的士气,动摇他们的军心。
自古以来无数典故都在强调士气的重要性,如曹刿论战、破釜沉舟、四面楚歌等。为什么会这样?从心理学上说,一旦士气低落,当出现不利局面时,“投降不死”的心理就会立即占据上风,这是人的求生本能决定的,而这种心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最致命的。
所以,无论是烧军粮、烧兵械、烧衙门,还是进行劝降,秦书淮要的,只是想加速城内四万多守军的崩溃,从而助他快速攻下商洛城!
他在商洛根本拖不起!
官军喊话之后,自然没有出现城内流寇开门投降的局面,这是预料中的。
于是,洪承畴下令,继续进攻!
官军发起了又一波三面围攻,这次比之前的两次来得都要凶猛。官军抵达城下之后,开始攀爬云梯,弓手高台这次也比之前的靠近了,上方的官军弓手射来的箭向雨点一样,不少城头的流寇纷纷中箭倒下。
西门、北门的流寇兵依旧失去理智般地反击,好像要把所有的弹药一下子全部倾泻出去一样。而东门的流寇兵在张妙手的指挥下,知道官军开始攀爬云梯才开火。但是一旦开火,他们也是跟疯了一样,手头有什么就疯狂地打什么!
诡异的是,官军攻到一半,又撤退了!
爬到一半的士兵不爬了,纷纷跳将下来,然后扔下二十来个云梯就跑。
张妙手看到官军后方的部队全部都了,一百米内只剩下稀稀拉拉的三四百士兵,这些兵都顶着盾和甲车。
他赶紧命令士兵停止开火,但是西城那么长,他的命令一时半会哪里能传到?每个士兵都跟着了魔似的疯狂开火,等到全部停下来后,已经又浪费了不少箭矢和弹药了。
明军玩佯攻乐此不疲,而城头的流寇兵就受不了了!
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发现反击的军资在不断减少,却没有得到丝毫的补充!
箭只剩下一半不到了,鸟铳的弹丸、炮弹、霹雳雷、火油就更少了,只剩下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了。这些物资他们自己不会造,都是靠从官军那一点点抢来的。
没有箭矢弹药,城头的兵就慌了。
要照这么打下去,很快弓手的功、鸟铳兵的鸟铳还有大炮,可就都成烧火棍了!要是这样还怎么打?
官军套路深。经过这一波打斗后,那三个小成境的高手又来喊话了,喊的还是一模一样的话!
城头的流寇兵,表情已经完全不对了。很多兵不停地看向大头目所在的方向,明显是想探探大头目的想法。
但是这些头目都是高迎祥的旧部,抵抗的意志还是很坚决。
张妙手拿过一个士兵的弓箭,拉满弓弦向城下喊话的那名明军小成境好手射去,虽然被对方轻松地接住了,却表明了他坚决抵抗的决心!
城头上,流寇头目开始反复与士兵提及秦书淮屠杀八千俘虏的事情,告诉他们一旦投降,等待他们的必然是秦书淮的屠刀!
第二轮喊话结束后,官军重新集结。
此时已经到了丑时,按照约定,这次他们要真的进攻了!
洪承畴往前推进了三百米,此时他离城头仅有三四百米的距离,弄不好一炮就能打到他。
而贺人龙更是红了眼,推进到城下两百米左右亲自督战。这次是他挽回颜面的最后一次机会,如果再来个攻城不力,他也不想活着回去了!
看到代表总攻的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