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哲伦的计划虽然简单,但花了不少时间,而且成形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偶然。
一切的开始是所有人都有的一个疑问:为什么这里会有湍流。
风是只属于自然的力量,就算是在精华聚集之地,也只有极少数魔法研究者能够掌握这种力量,而这里并没有精华流动的迹象。
麦哲伦在用木片向向导解释风力变化的原理时,也是在整理思路,其实湍流的形成并不是完全不可能,只不过那条件实在太过苛刻。
一路走来,群山中经常会刮风,在这片山坡附近更是一直有风声传来,如果有一个类似于漏斗的结构存在,那风力就会被集中在一起,形成一道湍流。
不过像城市中这样无数道狂风汇集成湍流,那需要的漏斗实在太大,结构也太复杂了,几乎不可能存在。
然后麦哲伦遇到了另一个问题,为什么城市变成了废墟。
到处都有的破坏痕迹与到处都有的湍流似乎很容易被联系到一起,但这对于找到答案没有任何帮助。
后来在麦哲伦确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攻城战之后,问题就解决了一部分,制造废墟的是战争,而废墟至少是一部分湍流出现的原因。
在接下来是下水道系统,麦哲伦很快就确定这与湍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,没有什么人造物能够比下水道更适合制造这样的湍流络。
但这还不够,麦哲伦还没有找到漏斗,尽管按照简单的逻辑来看,它就位于地下,但麦哲伦还没有看到证据。
接下来是麦哲伦进入了先祖之丘,在这个没有下水道系统的地方,湍流络依然不受任何影响地存在,这开始让麦哲伦重新考虑他的假设。
到这个阶段为止,一切都还只是完全没必要的追根究底,这些问题就和战争为什么发生,在什么时候发生一样只能单纯地满足一下麦哲伦的好奇心,但当他见到大雾真正的力量之后,湍流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那片大雾毫无疑问来自于鹰巢。
作为一艘飞艇,被称为鹰巢的这个庞然大物有属于自己的名字,那是来自于当时皇帝的母亲,广受尊敬的皇后安娜。
但这个“皇家安娜号”的名字鲜有人知,真正闻名遐迩的反而是一个绰号,那就是鹰巢。人们这么称呼这艘飞艇,既是因为它与鹰人之间密切的联系,也是因为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飞艇只要开动起来,四周就会笼罩着浓雾,就像是传说中巨鹰隐藏在天上的云之巢穴。
至于隐藏在雾中的怪物和让大雾变得危险起来的力量,则是另一个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了。
麦哲伦有一个猜测,那就是鹰巢在意外离开的时候,带走了某几个珍惜的魔法生物,而在这里,那生物长大了。
这并不影响麦哲伦的计划,因为这个怪物太过依赖浓雾,当大雾散去,对它而言不止是失去一个顺手的武器和有力的环境。
而用风来吹散大雾就是简单而自然的逻辑了。
麦哲伦并没有意识到,他选择了一个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麻烦的计划,而本质上完全是出于单纯的追根究底的习惯。
这座城市下面的城区是谁建造的?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了攻城战争,毁掉了城市?湍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?
只有实行这个计划,他才有机会搞清楚这一切的疑问。
然后麦哲伦开始挖土。
这是一个考古学家与地质学家真正的本职工作,麦哲伦非常擅长,而且以此为傲。
就是在挖土的过程中,一切的问题都有了答案。
先祖之丘下面的城区,建成于上面的城区完成三百多年之后,那是印加帝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,有一部分高层在这里居住,让这片城区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了非常繁华的程度。
然后一场叛乱毁掉了一切,麦哲伦并不了解细节,但攻城战的双方就是两片城区的居民,他们的冲突集中的城墙附近,并且蔓延到整片山坡。
叛乱直接导致了深渊的出现。
为了越过城墙,攻城方挖掘了密密麻麻的地道,最终导致城墙的重量压垮了山坡下面的岩石结构,大地崩裂,仿佛神明之怒。
这最终导致了攻城方的失败,他们被赶出了城市,就连原本繁华的城区都因为出现了叛乱者而被废弃,最终成了废墟。
这一切之中暗藏着一件事情,那就是山坡下面的山体结构,原本坚不可摧的巨石已经极为脆弱了。
自然的力量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在建造先祖之丘的时候,印加人其实已经有能力建造下水道系统了,但是他们的工程总设计师还是选择了建造阶梯形排水渠络,这明显是舍近求远,但绝不是没有理由。
他在那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片山坡下面的地质条件是多么脆弱。
在貌似坚不可摧的岩层下面,这座山峰地下整个都是脆弱的蜂窝状,喇叭形的开口放大了高山上狂风的破坏力,如果下水道系统触及这里,那水流的侵蚀将在几十年间彻底毁掉大地的根基,制造出一场天灾。
很遗憾,在几百年后建造下面城区时,已经没有那个印加人还记得这一点了。
正是通过下水道系统进入地下的水流掏空了山腹,制造了喇叭,导致了湍流络的出现,而那场战争制造的崩塌只不过是将这个情况扩大了而已。
接下来就是在意外中来到这里的鹰巢,它是最后登场的角色,在一次野蛮的迫降中导致了另一次崩塌,让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