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
夜晚,王进贤巡视着自己小小的营盘,发现自己还是忽视了一些问题:比如扎营。寻山所的士兵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做班军,因此,扎营不成问题。问题在于扎什么样的营、在什么地方扎营、怎么扎营。寻山所现在的营帐破旧不堪,没有一顶没有破洞,而且所扎之营位于山脚,虽然避风,但是容易遭受泥石流等灾害和伏兵等不测;营盘间不能相互照应,也不结实,而且没人放哨,也没有防护。扎营可不是个小事,即使到了曾国藩、李鸿章时代,打胜仗也不过靠“扎硬寨、打死仗”六个字。
不过看到兵士们疲惫的脸,王进贤心软了,今天走了30里地,作为第一次行军,可以了,不能拔苗助长啊。再说天黑咕隆咚的,搞出问题反不为美,他现在对自己这101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兵的素质还心存疑虑。所幸这不是战区,即使本地有毛贼,也没有夜间作战的能力。还是等明天,到了文登县,详细地手把手地教一教他们吧,特别是齐仓和霍世刚,作为军官这是他们的必修课。
王进贤走到篝火边,兵士纷纷站起,口称千户。王进贤招呼大家坐下,开始和大家扯闲篇,摆龙门。本来,王进贤是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教大伙识字的。那是他太重视晚上的时间了。在明朝,在胶东这么僻远的地方,无论油灯还是篝火,其实都是比较奢侈的,想像大学那样灯火通明,上晚自习是根本不现实的。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天一黑就睡觉,从来没有什么夜生活。王进贤只好利用晚间的时间扯闲篇,夹杂着各种文化知识。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识字,而是为了应用。一是可以记账算术等实用技能;二是为了开阔眼界,所谓“秀才不出门,就知天下事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不一定要识字,识字只是工具,而不是目的。那些生活阅历多的人,同样有见识,思路更加宽广。军官通过晚间的谈话,了解士兵思想动态,增长士兵们的见识,以达到增长知识,拓宽思路的作用,渐渐成为了王进贤军中的一个传统。“篝火谈话”成为一段美谈,成为日后知识启蒙的代名词。
王进贤自顾自的进行着篝火谈话,齐仓突然插话:“王千户,你上次去我们家,觉得我家姑娘咋样啊。喜欢就抱回家去吧。”话音刚落地,响起一阵起哄的叫嚣。
王进贤一皱眉:他怎么当众提这件事,难道是要逼我成亲不成。王进贤近来对这件事也仔细思考过,并征求过高汝见的意见。本来,他以为高汝见和齐仓同为百户,会担心自己娶了齐仓家的女儿,觉得自己今后会偏向齐仓一方。谁知道他很高兴地说:“这是好事啊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他家姑娘我见过,是个好姑娘。王千户娶过来,也算有个家了。”细细品来,还是希望我能落户寻山所的意思。如此一来,可见这些寻山所的有头脸的人物,都希望自己能尽快变成他们的“自己人”,说不定他们几个在背后还碰过头、定过调。封建社会毕竟是封建社会,亲戚关系是远胜过朋友关系的一伦。如此一来,这件事就必须有个了断了。何况身边有个女人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王进贤起身道:“如此,恭敬不如从命,我先答应着。等回到寻山所,找到高百户,请他一力承担。”
“叫岳丈!叫岳丈!”又是一阵起哄的叫喊。
“都给我闭嘴。现在是在行军,不管怎么样,王千户都是我们的长官。谁敢胡说八道,看我回去怎么治他。”齐仓笑嘻嘻地喝止了起哄的声音,他的话很管用,一下子没人起哄了
几天来,王进贤不断的加码,昨天一日行军40里,对此,王进贤还是满意的。在王进贤心中,一昼夜行军的极限应该是250里。红军飞夺泸定桥时,一昼夜奔袭240里,而且还是崇山峻岭,需要面对地方军的阻挠;但是,那是一昼夜,又是强行军,还是极限挑战。一个反面的例子是1937年77事变后,日军南下,9月22日,直插保定,时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刘峙及其所部望风而逃,一昼夜逃到200多里地外的石家庄,可见一昼夜行军200多里绝不是不可能。虽然这防汛营100多人是精挑细选过的,但是对于他们急行军的能力,王进贤还是大打问号。
马上就要到登州了,王进贤前进的速度并不快,这些天累着这些小伙子了,他想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。
登州,所领土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,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东夷人的发源地。炎帝、蚩尤据说都是东夷人。东夷人作为与黄帝所代表的、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强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并立的部落联盟,有着极为强大的力量。一直到了汉朝,这两种东西并立的强大文化才最终弥合区别,成为汉族文化的共同源头。登州,在史料中也出现过过、黄、夜等古国名称,可惜时日已旧,难觅芳踪。登州,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唐朝,之前属于东莱国、东莱郡、东牟郡等,唐武德四年(621年)始置登州。最早的州治在文登,后改为东牟,最后定址于蓬莱。登州在明朝,几乎是整个胶东半岛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因此山东省很多副使,及分守、分巡道都驻在登州。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自不必说。
齐仓带着捕倭军的前锋早已经打好尖,找了城东一片空旷地扎营。王进贤问了问情况。陈继儒等人闲散的很,明明知道王进贤要来了,还是按耐不住寂寞,居然跑到蓬莱阁玩去了。王进贤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