叹口气,“我看到第五遍已寻不到原来的味道。”
宁封嘴角略扬,问道:“你最喜欢哪一段?”
“我最喜欢卫凉找到绿樱时,他们在火岛上过的九十三日,那时虽然很艰苦,去海里捞鱼,去山上砍柴搭造茅屋,可好像那是他们这辈子过得最幸福的时候了。”
他哑然失笑,到底是姑娘家,最向往的总是美好的感情,可寻香记最终讲得,却是寻求大道的故事。他不以为然,可杜若却沉浸在那故事里,竟是有要把那些细处都讲一遍的架势,他心想,这小姑娘的话也真是挺多的。
不过杜若并没有说几句,杜蓉就赶到了。
杜蓉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,杜若被一个男人救了,还坐了那男人的马车,而她居然好像并不认识,她心头升起极大的疑惑。
因为照常理,杜若既相识,她没有道理会认不出。
她直骑到车厢旁边,叫道:“三妹!”又看着车上的宁封,他虽然占得地方不是那么风雅,可盘膝而坐,袍边铺开来似莲花,浑身竟满溢着说不出的衿贵气,她微微一怔,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儿,便询问道:“敢问公子尊姓大名?你救了三妹,我们定当会报这份恩情。”
宁封看向她,见她生了一对英挺的秀眉,便道:“你是杜家大姑娘罢?贫道姓宁。”
道士,又姓宁,杜蓉眼睛蓦然张大,牢牢的盯在宁封身上,有个念头冒出来,可她不敢相信。要知道,当初所谓的,国师一百多岁的传闻便是她告诉杜若的,她当然也以为国师是个年纪很大的道士。
见她惊讶的样子,杜若忙道:“他是国师大人。”
还真是的,杜蓉斜睨她:“你不早告诉我,我一直以为……”她顿了顿,朝宁封笑道,“原来是国师大人,今日真是多谢了。”
“只是举手之劳,算不什么。”宁封笑道,“我伤了三姑娘坐骑,你们要去哪里,为赔罪,我便送三姑娘一趟。”
见他要当车夫,杜蓉觉得有些古怪,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。
杜若这时与一个婆子道:“马儿伤了,你现在牵回去,记得莫要走太快,回头寻个兽医给它看看。”
婆子答应声。
见马儿一瘸一拐的走了,杜若方才收回目光,耳边听到杜蓉道:“既然三妹已经在马车上,便劳烦国师大人送她去芙蓉苑吧。”
宁封笑一笑,扬起马鞭。
马车疾驰而去。
杜若好奇他是不是真的会赶车,挪到车帘那里往外看,只见他悠然的坐着,不像是赶车,反倒像个在河边钓鱼的逍遥公子,时不时得拉一下竹竿,她甚至能想象到他的表情,定是极为惬意的。
不料宁封却忽然开口:“是不是觉得很奇怪?”
她吃了一惊,她哪里发出声音了?可被发现了,也不用藏藏掖掖,她笑道:“我以为道士只会打醮,炼丹,修习道术呢。”
“我以前随师父云游的时候,学过驾车。”他淡淡道,“这并不难,与骑马差不多,你要不要来看看?”
她犹豫了会儿,挪到外面,但也并没有跟宁封并肩。
两人一前一后。
第一次坐在车外面,她觉得很新鲜,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,毕竟车厢遮蔽了视野,显得有些沉闷,这儿有点像……她忽然笑道:“那时候突然打仗,有次我们逃到庐阳的时候,连一辆马车都没有,坐得牛车就像这样,没有顶棚。”
七年前,周朝大乱,战火在各个地方点燃,他们所在的金陵也没有逃过,所幸当时杜云壑便是参将,手下有一支军队,连夜赶来金陵,保护他们离开,后来便在庐阳暂为定居。
那是风起云涌,腥风血雨的一段日子,宁封想起自己那时的光景,他侧眸看向杜若,她的面上是一点没有阴翳的。
好像这些战乱并没有影响她什么。
他笑了笑:“庐阳是个好地方……”说话间,耳边听到急促的马蹄声,不是从后面传来的,而是在前方。
就在这条清幽的小道尽头,有一匹赤红色的马逆着光直冲向这里,拉车的马儿受到惊吓,一下扬起前蹄要站起,嘴里发出嘶鸣声来。
宁封眉梢微杨,稍许松开缰绳安抚马儿,又重新把目光投向对面马上的年轻男人。
他穿着件海水蓝的秋袍,手里擒着马缰,身姿挺拔,到得近旁,喝令马匹停下,看着宁封身边的小姑娘沉声道:“你怎么会在国师的马车上?”
那声音很是熟悉,低沉的好像能在心底回荡,可杜若实在发不出声音来,她是险些没有认出贺玄的。因为她印象中的贺玄,不是这种样子。
见她一言不发,贺玄弯下腰,只用一只手轻轻巧巧就把她抱在了马背前面。
看见杜若全没有反抗,宁封便也没有阻止,与贺玄说道:“我只是顺道送三姑娘一程,王爷既也有心相送,我自当成全。”
这话听起来有些含糊,成全,成全什么?他的事情从来不需要别人成全。贺玄淡淡道:“国师今日去宫中只怕要晚了罢?”
“可不是?”宁封瞄杜若一眼,“告辞了。”
他架着马车疾驰而去。
贺玄也拉起了缰绳,明明听见后面杜蓉的声音,他此刻也并没有缓下来,倒是垂眸看见杜若耳朵都红了。她好像吓着了,整个人半伏在马儿的鬃毛上,远离他的胸膛,他道:“我叫你离宁封远一些,你为何不听?”
杜若没有说话。
她觉得贺玄突然抱她骑马,好像都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