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看江宁他们的存粮不多,每天最多只卖二十石,但是天天都有的卖,比起其他库存告罄,已经半歇业状态的粮铺,又显得有许多底气了。
这一日傍晚,江宁坐在柜台后面记账,韩致远半靠在椅子上,看他写字,偶尔给他挑一挑烛火,这时,堂前忽然传了一个少年的声音:“有人吗?”
江宁停下笔,望着韩致远:“你没关门?”
韩致远咳了一声,扬声道:“今天打烊了,明日请早。”
一个背着竹篓的少年走进门来,长相有些憨厚,皮肤略黑,十五六岁的模样,他有些拘谨地看了看两人,小声道:“我来买高粱的……”
韩致远站起身来,道:“不好意思,小哥,今日打烊了。”
那少年顿时有点手足无措,嗫嚅着:“这……打、打烊了……我……”
江宁看着那少年,脑子里隐约对他有过一点印象,他们粮铺每天早上八点开门,那时候已经有人在等着了,这个少年总是坐在大门的右边台阶上,背着一个大竹篓子,很沉默,他每次买粮也只买两升,虽然不多,但是这一连十几日,他每隔一日便来一趟,时间都很早,只是今天不知怎么来得这么晚了。
就在那少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去时,江宁忽然叫住他:“请等一等,你今日也是买两升吗?”
那少年闻言,立刻抬起头来,表情转为欣喜道:“是的,能卖给我吗?”
江宁搁下笔,笑了:“自然是可以的。”
他去粮仓取来两升高粱,倒入少年张开的布袋里,随口问道:“今日怎么来得这样晚?”
少年把袋子口用麻绳缠了又缠,绑得紧紧的,这才小心放入竹篓中,腼腆一笑,低声答道:“家中有事耽搁,出门晚了,还以为买不到了呢。”
他又从怀里摸出一个粗布小包,打开来,里面尽是一枚枚擦得光亮的铜钱,少年仔仔细细地来回数了两遍,这才交给江宁,又小声道了谢,背起竹篓离去了。
江宁收了钱,抬眼便看到韩致远咬着毛笔杆子,半靠在柜台后,不错眼地盯着他看,江宁挑眉:“怎么了?”
韩致远一笑,冲他招了招手:“过来。”
江宁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便依言走过去,站在柜台下,不明所以地望着他,韩致远矮下身,半伏在柜台上,一手以笔杆儿挑起他的下巴,略带得意地道:“来,叫声老爷来听听。”
江宁:“……”反了你了。
如此又过了六七日,仍旧是没有下雨的意思,越州城内的槐树柳树虽然已经抽了条,却仍旧显得蔫蔫的,没精打采,这个春天显得异常没有生气,不如人意。
现在江宁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记账,清算利润,每到这个时候,他都由衷觉得算式和加减乘除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,没有之一。
要他去拨算盘珠子?得了吧,他只知道一句三下五除二就不错了,韩致远就更不要说了,他利索地把算账的事情扔给了江宁之后,自己包揽了销售和收银两项业务,再不过问。
这一日到了午后,江宁与韩致远趴在柜台后面喝凉茶,没办法,天气干燥得很,总觉得身上的水分都要被蒸出来了。
韩致远给江宁摇着折扇,眯眼看了看门外,道:“这几天人少了。”
江宁喝着凉茶,慢慢地道:“嗯,不过我们的库存也差不多了,等再过两天——”
韩致远望着门外的双眸微眯了一下,忽然道:“给我喝点。”
江宁原本一直盯着账册看,听到这话,便顺手把手里的凉茶递过去,韩致远微微低头喝了一大口,有点遗憾:“没了。”
江宁瞅了他一眼,又瞅了瞅杯子,这么一大杯?
下一秒,他就知道为什么了,门口传来一个含笑的男子声音:“听闻二位新开了粮铺,还未来得及亲自前来恭贺,真是失礼了。”
男子声音温和低沉,富有磁性,令人听之如沐春风,江宁转过头去,只见沈玄清站在门口,着了一身牙色袍子,含笑向两人望来。
江宁有点意外,站起身将他迎进来,笑道:“玄清言重了,当日沈小哥送来的贺礼,我们还未向三少爷道谢呢。”
时隔几个月,再次见到沈玄清,他整个人似乎变化很大,言行举止愈发沉稳了,也褪去了以前的那种书生气息,就连情绪也收敛了许多,但逢人仍旧是笑吟吟的,看上去很好说话的样子。
沈玄清打量了铺子一会,笑着道:“看起来你们经营得似乎很不错。”
江宁谦虚道:“小本生意而已。”
沈玄清摇了摇头,道:“纵然只是小本小利,不花些心思,只怕也做不到眼下这境况的。”
江宁微微一笑,两人又寒暄了几句,韩致远坐在柜台后看似很认真地记账,实际上心中早就拉响了警报,他竖起耳朵,一双眼睛跟探照灯似的,不动声色来回地扫视着沈玄清的一举一动,直到他告辞离去。
江宁将他送到门口,回过身来,便听韩致远酸气十足地道:“聊得挺开心?”
江宁:“……”
这时,门外传了一个少年嗫嚅的声音:“请问……粮铺还售粮吗?”
两人顿时应声看去,竟然又是前几日那个背着竹篓的少年,韩致远微微眯起眼看着他,江宁忽然想起来,这个少年确实有好几日不曾来买粮了。
他微笑道:“还没有打烊,今日要买多少?”
少年有点紧张地抓紧了竹篓的背带,